星期四, 11月 09, 2006

沒有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作者 王文華

  不做上班族後,還是常被問到:「你現在在哪裡?」這句話問的是:

「你現
在在哪一家公司?」你一定也被問過這個問題。業界的會議、朋友的派對、路上
的巧遇、跑去插花的KTV,你坐下來,背後有人拍你的肩「啊,你好你好,喔
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哇你越來越年輕了(這些沒營養的場面話講完後…) 「那
你現在在哪裡?」

  當你真的講出公司名稱,從他皺起的眉頭和遲了一秒的反應可以看出他根本
沒聽過,但禮貌上他還是要誇張地驚呼:「哇,好公司好公司,恭喜恭喜!」有
一陣子我生病住院,在社交場合別人問我同樣問題。「啊,王先生久仰大名久仰
大名,您現在在哪裡?」

  「我在台大醫院。」
  「哇,好醫院好醫院,您是名醫,恭喜恭喜!」

這種陌生人也就罷了。很久不見的朋友,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問你健不健康、快
不快樂、戀愛了沒有、家人好不好,也是問你在哪一家公司。我們真的在乎別人
在哪兒工作嗎?當然不。你老實說,你每天拿到的名片,是不是一半都扔了?我
們會問,因為這是判斷對方好不好、有沒有價值最簡單的方式。

  我們假設:如果對方在大公司、有好頭銜、地址在信義區、公司有自己的電
子信箱地址、名片上有合乎文法的英文翻譯,那他一定春風得意。如果他在小公
司、頭銜乍聽之下不知道在做什麼、地址在巷子裡、用的是中華電信的個人信箱
、名片的英文是中文的音譯,那他一定有問題!

  如果你問他在哪裡,而他答案是「休息」、「整理」、「充電」、「沉澱」
,我的媽呀!我們立刻露出同情的眼光,然後假裝手機響了要離開現場。第二天
再跟別人八卦他被炒魷魚的原因,結論通常是他的態度有問題。他當然不願被看
扁,只好成立工作室。雖然只有自己一名員工,也得叫某某國際集團。名片上的
頭銜是「執行長」,雖然他也要負責清理魚缸。

  我們會這樣勢利,因為社會一向以「學校」和「公司」來評斷一個人的成敗
。從小到大,名校的不自覺地抬頭挺胸,外商公司的遞名片時比較神勇。我們對
好標籤的人比較客氣,對壞標籤的人立刻存疑。

  小時候辛辛苦苦地唸書,不就是為了求一個好標籤,圖社會給我們善意的偏
見?我們擠建中、台大,因為有了這些招牌,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寄生在裡面,什
麼事都不做,坐享這些名牌免費贈送的好感。我們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的想法或個
性,但仍被大家公認為社會精英。我們雖然從來沒走過伸展台,其實一樣是在靠
外表吃飯。

  進了社會更是如此。社會認人,不看個人,而看個人隸屬的族群。你個人究
竟是怎樣不重要,因為也沒人有時間搞清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別人給你的評價
,在於你的「血統」和「家世」,在於你的公司。你拿到一張名片,還沒跟對方
講半句話,已經有了結論:名片橫寫的優於直寫的、用阿拉伯數字寫電話的優於
用國字的、上市上櫃優於中小企業、外商優於本土。那些說「不好意思,我今天
沒帶名片」的人,除非她是林志玲,否則你不會覺得他神祕有趣,只會懷疑他失
業心虛。

  用學校和公司來判斷人,你只能判斷他的腦,不能判斷他的心。能進名校好
公司的,當然是聰明人。但我們都在名校好公司中見過壞人。而且聰明的壞人,
比笨的壞人更可怕。況且有了名校好公司的招牌,做起壞事來更為容易

  話說回來,需要藉由名片來認識彼此的關係,大概也不是海誓山盟的愛情。
所以人的好壞不重要,只要雙方能夠履行權利義務就好。於是社會上大部分關係
,都是權利與義務、名片與名片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心與心的關係。我跟你
熱絡,是因為你的名片上印著某某公司的總經理。而不是因為你是王文華,你有
你獨特的個性。

  今年年初,我猛然發現:我的生活充滿了名片與名片的關係。去年,我還是
MTV電視台的董事總經理,信箱和手機像動物園一樣擁擠,我因此變得狗眼看人
低。公司電話響,請秘書過濾。手機響,如果對方沒有先報出公司名稱,我會一
時間反應不過來他是誰。假設,當初若是林志玲打給我:「王先生你好,我是林
志玲。」我會極度冷漠。直到她說出:「我是凱渥名模林志玲。」我才會:「啊
,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那你現在在哪裡』?」

  今年年初,我辭去工作。當我不再有那張名片時,相箱和手機變得像殯儀館
一樣死寂。我坐下,一個個檢查手機中的名字,發現其中一半不會再和我聯絡了
。而我在公司的繼任者,同時間想必增加了很多新朋友。當過主管的人都知道:
就任新職時門口擺滿美麗的鮮花,卸甲歸田後門口只剩下扭曲的八卦。

  當我失去名片時,我的世界縮水了二分之一。也就是說我有二分之一的人生
,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做某個角色的代理人。做代理人本身沒什麼不好。賺錢
養家,光明正大。每個人都有角色要扮演,成人生活就是如此。但關鍵是:當我
們卸下角色之後,還有沒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在一旁熱身已久,可以立刻上場做
救援投手?而當我們做自己時,還有沒有真正的朋友,可以在烈日的球場,聲嘶
力竭地替我們加油?

  我自己是在不上班後才猛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瞞你說,我的救援投手還沒
ready,我的啦啦隊大多缺席。這不能怪社會冷漠,只能怪自己粗心。十年的職場
生涯,我專注於做好公司給我的角色,全心全意讓名片發光發熱。卻沒有認真做
好自己,展現「王文華」這個人的人性。我有很多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但朋友和
情人卻屈指可數。

  不上班的這大半年,我改過自新,讓自己和別人知道:我只是我,不再代表
任何其他的人和事。過去,我沾史丹佛、華爾街、迪士尼、 MTV 的光,也鼓勵
別人藉由這些名牌來認識我。現在,我必須加倍努力,純粹用自己的生活和作品
來和世界交心。對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來說,我的價值因此減少。對親朋好友來說
,我的人性突然增加。我是我,寶貝,好或壞,就是這樣。我沒辦法再用名片的
蘋果光,讓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讓自己更堅強。

  「You are back!」七月時,一位朋友在Messenger上這樣對我說。我才猛然
省悟到:真正的自己,竟然已經失蹤了這麼久。老朋友會說「You are back」,
但新朋友還是會問「你在哪裡?」碰到這個老問題,現在我的回答是:Nowhere

星期三, 11月 08, 2006

11月11日公佈紅潮大海嘯-紅螞蟻搬家細節 - 林正杰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11月11日公佈紅潮大海嘯-紅螞蟻搬家細節
11月11日公佈
紅潮大海嘯-紅螞蟻搬家

另外,大家有心理準備面臨紅潮的危機吧!
1.凱道路權,警察機關一直不願回覆,要等兩星期後才肯答覆。
2.民進黨又要跟我們搶火車站路權,
呵!看我們會不會被雙方的人一起玩死吧!

百萬人民倒扁 資源分享論壇 http://www.deposewww.com/"

星期二, 11月 07, 2006

林正杰部落格:暴走~司法已死(影音) - Yam 樂多日誌: "暴走~司法已死(影音)

暴走~司法已死(影音)

暴走~司法已死

1986年威權戒嚴的時代,一個不小心就會從地球表面消失的年代....

 


「組黨」前9月3日到27日這段時間,當時擔任台北市議員的林正杰提出證據,揭發其同僚向北市銀超額貸款。

在被檢舉人提起的毀謗官司中,法院罔顧「議會免責權」,進行司法迫害。林正杰於一審定讞即將宣判之前,「放棄上訴,選擇坐牢」,同時在全省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林正杰街頭狂飆」。

9月3日,官司宣判當天,林正杰高舉「司法死了」的布條到法院門口,由康寧祥、部份黨外公職人員以及黨外同志(包括邱義仁)陪同到場聆判。

聆判後,林正杰帶領三、四十位黨外人士,突破台北地院前的警力,衝到總統府「送鐘」。

林正杰部落格




林正杰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jacky1952/

林正杰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acky-1952
林正杰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jacky1952
林正杰部落格 http://blog.yam.com/jacky1952

生命之歌 生活藝術的閃亮思想全世界的真理寶藏
Illuminating thoughts on the art of livingTimeless WISDOM A treasure of universal truths-----------compiled by ----------GARY W.FENCHUKCAKE EATERS INCORPORATED
Copyright 1994,revised 1995 and 1998 by Cake Eaters,Inc.All rights reserved.All quotes in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the publisher as long as the purpose is to increase happiness and enthusiasm for life.Published by: Cake eaters,Inc.14700 Village Square Place,Midlothian,VA 23112,1-888-9WISDOMISBN#0-9644902-3-4 paperback0- 9644902-4-2 hardback0-9644902-5-0 leatherPrinted and b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生活藝術的閃亮思想全世界的真理寶藏永恆的智慧蓋瑞 W. 芬齊克 編輯吃糕餅者出版公司中文版 林正杰 譯蔡伸章校訂
中文版序1998,我經歷了人生一連串最重大的失敗,首先,在選舉中以荒唐的得票數落選。同時,由於我的錯誤,不得不結束一段非常美滿、長達五年的愛情。我所投資的事業,也面臨危機。好幾個月,我繭居在家中,足不出戶,自己想像自己是一隻四腳朝天的烏龜,覺得被朋友、社會所拋棄。一點都不像人們所暱稱的“小霸王’’。感謝好友蔡伸章,適時介紹了這本書給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做了徹徹底底的自我反省,總結出自己為人處事許許多多的幼稚錯誤。同時,也給自己進行了一段「愛的心理治療」,讓我走出黑暗、沮喪的深谷。從形式上來看,這本書只是一本普通的格言集,在舊書攤【一打一毛錢】的quotation books。但是,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有關生命議題的BIBLE。作者芬齊克花了三十年的時間,閱讀數百本書,從古今的智者無數的話語中篩選,主題都集中在“生命的意義’’、“如何讓人生活得快樂’’。他還找了二十五位朋友組成【二十五人委員會】共同來參與討論、編排,最後才完成這本七百則、體例完整的【永恆的智慧】。芬齊克自稱是一個“飽經挫折的哲學家’’,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只是為了和人結緣分享。窮其一生,他創造出這本書,在版權頁卻聲明“這本書中的箴言,不須出版者同意,可以以任何形式複製,只要目的是為了增進生命的快樂與熱情’’。我實在很讚嘆芬齊克這個人,也相信這本書會改變很多人的生命。這一本書確實是全世界真理的寶藏。1999,我將它翻譯出來。本書以中英對照,如果有翻譯不夠信、達、雅的地方,希望能獲得糾正。 林正杰